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2025(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重点整理)
来源:网络时间:2025-01-12 15:02:01
摘要: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2025(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重点整理)
一、列强侵略与中国社会的演变
1840 年鸦片战争后,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《南京条约》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,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。列强还通过政治控制、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等手段,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。
二、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
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,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势力,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,最终失败。洋务运动主张 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,引进西方先进技术,创办近代企业、新式学堂和新式海军,但由于封建性、依赖性和腐朽性等原因,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。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,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,但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而失败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,建立了中华民国,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,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。
三、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
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,猛烈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旧传统观念,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。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,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,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。
四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
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,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。在党的领导下,中国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“三座大山”,建立了新中国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,开展土地革命,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。抗日战争时期,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,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。解放战争时期,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,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。
五、近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变迁
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,自然经济逐渐解体,外国资本主义经济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艰难发展,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两面性。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,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,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。同时,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。
六、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发展
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新旧交替、中西交融的特点。林则徐、魏源等提出 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 的思想,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。严复翻译的《天演论》,宣传了进化论思想,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在科技方面,近代中国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,但总体上仍远远落后于西方。
- 热门推荐
 - 沈阳师范大学值得读研吗(考研机构哪个比较靠谱)01-15
 - 备案制五年到期会被辞退吗(裁员备案与不备案的区别)01-13
 - 本硕连读需要几年(读研究生一年要多少钱学费)01-15
 - 备案制教师(备案制几年入编)01-13
 - 研究生350分好考吗01-15
 - 大专读几年才能毕业(大专学历怎么自考)01-13
 - 新疆高考录取分数线(新疆招生网官网官方)01-15
 - 上海专科学校排名(上海十大最好的职业学校)01-12
 - 全国二本大学分数线(二本全国排名学校)01-12
 - 最高的学历是什么级别01-15
 
